RSS
Tags
就业信息网
网站首页 > 质量报告 > 详情

长春光华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7-11-16 0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长春光华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序  言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优化招生和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一项重要工作。

该报告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以便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使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更相匹配,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长春光华学院秉持“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办学生满意的大学”的教育理念,坚持走公益办学、内涵发展、开放式合作办学之路,积极探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把学校持续建设成“政府重视、社会认可、学生满意、教工自豪、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办大学”

本报告所用数据全部采用教育部就业监测系统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16年8月31日。



第一部分: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 

长春光华学院2016届的毕业生人数为2689人。 其中商学院902人、金融学院354人、电气信息学院228人、机械工程学院125人、外国语学院288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81人、电影学院274人、视觉艺术设计与音乐学院237人。

二、毕业生专业分布及初次就业率情况

(一)长春光华学院2016届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   

长春光华学院2016届毕业生共分布在9个教学院,包括商学院、金融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电影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音乐学院。各个教学院及其专业的人数分布及初次就业率见表1-1。

















表1-1  长春光华学院2016届毕业生分专业初次就业率统计表


学院

人数

专业

人数

专业就业率

商学院

902

会计学

525

85.11%

工商管理

87

81.61%

财务管理

130

69.23%

旅游管理

41

85.37%

市场营销

49

69.39%

酒店管理(专科)

14

92.86%

会计与审计(专科)

56

76.79%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81

汉语言文学

109

77.06%

应用心理学

110

82.73%

新闻学

37

86.49%

广告学

25

84%

外国语

288

英语

139

94.24%

日语

62

91.94%

俄语

35

85.71%

朝鲜语

19

100%

对外汉语

17

82.35%

应用韩语

16

100%

音乐学院

237

音乐学

50

84%

音乐表演

44

70.45%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

143

93.41%

电影学院

274

播音与主持艺术

116

93.10%

摄影

10

90%

广播电视编导

148

78.38%

金融学院

354

经济学

59

76.27%

国际经济与贸易

82

82.93%

保险

15

100%

金融学

198

85.86%

电气信息学院

22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87

79.31%

通信工程

65

86.15%

物联网工程

34

1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0

93.33%

数字媒体技术

12

66.67%


(二)毕业生基本情况 

 长春光华学院2016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毕业生的性别分布:男生人数1056人,占比39.3%;女生人数为1633人,占比60.7%。毕业生的政治面貌分布:多数是团员,人数为2609人,所占比例为97%;其次为群众、党员或预备党员,人数为80人,所占比例为3%。


表1-2长春光华学院2016届毕业生基本情况分布

毕业生结构

分类

人数(人)

所占百分比

性别

1056

39.3

1633

60.7

政治面貌

群众、党员或预备党员

80

3

团员

2609

97


(三)毕业生就业率

截至2016年8月底本校2016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4.05%,其中专科生86人,就业72人,初次就业率为83.7%。

三、毕业生就业流向

(一)毕业生国家导向就业情况

国家导向就业包括应征义务兵、地方基层项目。我校毕业生国家导向义务征兵6人;国家基层项目1人。

(二)毕业生升学情况

毕业生升学率=升学的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计算得出毕业生升学率。本校毕业生升学率为0.9%。

(三)毕业生出国情况

毕业生出国率=出国出境的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计算得出毕业生出国率。本校毕业生出国率为1.6%。

(四)毕业生创业率

毕业生的创业率=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计算得出本校毕业生创业率为0.7%。

第二部分:学校主要特点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一)进一步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各院党政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各院副书记、辅导员是直接责任人,班导师和专业老师是重要责任人。辅导员须掌握所带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动向,辅导员为分管毕业班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系主任为本系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院“一把手”代表本学院向学校签订了《长春光华学院就业工作承诺书》,明确了本院的就业工作目标,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二)进一步完善校、院二级管理

学校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和各职能部门及各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意见,制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实施办法,全面统筹、组织实施,指导、检查、评估毕业生就业工作。

各院相应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就业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安排下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和法规,按学校提出的就业意见和实施细则制订各院就业工作计划,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各院分管就业的副书记、系主任、辅导员分别向学院“一把手”签订了本院的就业工作承诺书。

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学校统管,职能部门和学院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原则进行,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对本院的就业工作负总责,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

(三)落实就业工作的“三全工程”,即“全员抓就业,全程为就业,全面促就业”

《长春光华学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近期我校做好就业工作的原则性指导意见,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院(部)要根据本《意见》的文件精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进一步细化工作分工,要做到全员参与就业,要将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人。

各院(部)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要把具体任务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都要以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实际应用。要积极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各院要充分发挥、挖掘、调动校外各个方面的资源、力量,促进学生就业。要进一步加强校外就业基地建设,已有的要加强联系和沟通,进一步稳固关系,同时还要不断开拓,建设新的基地。要加强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校友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信息,实习岗位等。

(四)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的四个体系建设

1.构建了以就业指导和配套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指导体系。强化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建立了专职就业指导人员和辅导员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了毕业生就业网站,实现网上信息发布、毕业生信息查询及网上就业指导等功能,提高了就业网络化水平。加强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建设,搭建就业创业平台。

2.构建了以就业信息服务、就业市场服务、和就业派遣服务为载体的服务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各院校友资源、教师人脉资源等,多渠道收集适合我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二是要定期、不定期将收集掌握的社会需求信息进行汇总,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和就业宣传栏等平台发布,彻底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建好符合学院工作实际的信息传递平台。充分利用好、发挥好QQ群、短信平台、微信平台等,与所有毕业生进行“点对点”的信息沟通。第一时间将招聘信息、就业政策、就业动态、就业指导等相关信息传达到每个毕业生手中,做到就业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公开。四是通过 “光华校企合作平台”宣传学校毕业生情况,公布召开校园招聘会信息,征求用人单位意见。使校企合作向广度深度发展。五是积极开展校园招聘活动。进一步发挥校园招聘会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主渠道作用,全力组织好校内各种系列综合性供需洽谈活动。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专业教师影响力等,拓展相关行业人才市场,积极主办承办行业专场招聘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促进毕业生充分优质就业。用好校友资源,大力邀请我校校友返校选聘毕业生。六是强化对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正确解读上级政策和学校规定,在学生就业手续咨询办理、催收学生就业材料等工作中,做到制度不走样、学生零投诉。坚决杜绝未经学生同意代签派遣申请等“被就业”现象的发生。严格执行学生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到档案材料齐备、准确,档案转递规范、及时。

3.构建了以就业指导课程、专题讲座和个性咨询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一是积极引导广大专业教师关心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就业与创业的理念与内容。二是鼓励学院师生加强就业创业指导理论的研究,不断完善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体系。三是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毕业生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做到每一个讲授模块覆盖到每一位毕业生。四是要动员有关人员积极承担就业指导讲座的授课工作,组织授课老师集中备课、制作课件,统一指导口径,确保授课成效。五是要鼓励相关老师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指导师、创业培训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等职业资格培训,不断提高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水平。六是建立了就业困难学生的个性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心理素质、职业倾向、就业去向意愿、就业期望值变动、就业进展情况等。加强分类指导,要根据毕业生升学、入伍、基层项目就业、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中小企业就业等就业意向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指导。开设日常就业咨询或咨询电话,满足每一位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4.构建了以就业工作绩效考核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完善了就业创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各院的就业工作目标,并列入各院年终综合考核指标和绩效考核,纳入到学院领导、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考核体系。通过实行目标管理,任务分解,真正做到全员抓就业。年度就业工作考核将与学院年终考评、中层干部考核、招生指标审定、学院经费划拨挂钩。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班子考核工作的重要依依据。对政策执行不到位、就业工作薄弱和就业率造假的要追究第一、二责任人的领导责任。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服务

学生就业指导是学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强化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坚持对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提供积极帮助。做好毕业生下基层就业教育工作 ,帮助毕业生充分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扶助政策,指导毕业生用足、用活、用好优惠政策。

建立了专职就业指导人员和辅导员为主体的师资队伍。

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精英、优秀校友和基层就业典型等,来校作报告和开设专题就业指导讲座,让毕业生接受教育、汲取经验,提高毕业生应聘能力和实战经验。加强就业创业教育。

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积极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提高就业创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开展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交际能力、择业能力,把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教学过程,利用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题讲座、院报、网站等多种形式,介绍和宣传国家有关就业的一些列政策。积极动员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及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促进就业指导课程形成全程性、分阶段进行的合理体系。向学生介绍求职的程序、原则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人格和勇于竞争的意识。同时要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影响个体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测定、分析,确定奋斗目标。

就业指导工作机制要长期有效,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例会、有检查、有总结。

三、开展校企合作情况

学校重视 校企合作, 每个专业都建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中校外同行专家占50%左右。 每个专业都落实行业或企业的合作伙伴,目前已有50%的专业与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学校深化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我校电气信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立足市场需求,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成功实施校企合作,积极开拓和巩固了新兴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打造崭新平台。在新建学科建设、新专业的增设及招生计划的制定等方面首先考虑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需要,坚持就业与招生挂钩的管理体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

 通过跟企业联合办学,把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把更多好的企业引进校园,让学生走出去开展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在业余和假期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中实习,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发展定位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和社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对接;企业或行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强化技术理论、强化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学做融合。

学校坚定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养道路,与中软国际、中兴通讯、东软集团、用友软件公司、金蝶软件公司、南京创维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吉林世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亚旭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清远狮子湖喜来登度假酒店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深度的校企合作。

电气信息学院与中兴通讯、中软国际、四门子等企业联合实施“企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入学时,学生即可与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从事对口的技术工作。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实验室、实训室,企业参与教学过程。校企共同研制培养方案,科学嵌入课程,部分专业课程由企业一线专家驻校授课。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交叉进行、理论与实践同步实施,专业学习与企业实践并轨运行的方式,真正对接企业技术前沿和岗位需求。机械学院、商学院等学院的部分专业,派遣三、四年级学生到江苏、浙江、广东的企业深入工厂一线见习或者短期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能力、增长学识。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在校内引入企业培训室,把设计企业的项目交给学生完成,让学生通过做实际项目来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分布状况

根据教育部就业监测系统统计数据反馈的信息,大部分毕业生在吉林省就业,所占比率达31.6%;其次为浙江地区,所占比率为9.7%。北上广为7.5%;山东省为5.1%;江苏省为5 %。


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

高校毕业生的额就业质量指的是高校毕业生所获得的工作优劣程度及工作固有的特征满足高校毕业生要求的程度,因此,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水平是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68%的毕业生对已落实的工作很满意;17%的毕业生对已落实的工作比较满意;15%的毕业生对已落实的工作不太满意。


三、毕业生专业对口度情况

毕业生反馈的专业对口度显示,88%的毕业生表示工作岗位与专业很对口;8%的毕业生表示比较对口;而4%的毕业生表示很不对口。


四、毕业生薪酬满意度分析

(一)毕业生薪资待遇比率

毕业生的薪酬待遇调查显示,月薪资在1500-2500元比率最高;其次为2500-3500元。

(二)学校毕业生薪酬满意度

毕业生反馈的对已落实的工作薪酬的满意度结果参见下图。17%的毕业生对已落实的工作薪酬很满意;77%的毕业生对已落实的工作薪酬比较满意;6%的毕业生对已落实的工作薪酬不满意。


五、毕业生创业状况分析

(一)毕业生创业行业分布

毕业生创业行业分布情况参见下图。毕业生创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是贸易/消费/制造/营运;其次为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创业人数最少的行业为物流/运输。

(二)毕业生的创业动机

毕业生的创业动机分为:个人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受他人邀请进行创业、有好的创业项目、收入好、未找到合适的工作以及其他。

我校毕业生创业者中有23.81%的表示因个人理想而创业;19.05%的毕业生表示因有好的项目而创业。

(三)创业资金来源分布

毕业生创业资金来源分为:父母亲友的支持、个人赚取、银行及金融机构贷款、政府自助、其他途径。

毕业生创业资金来源分布参见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22%的毕业生表示资金来源于父母亲友的支持; 67%的毕业生表示资金来源于个人赚取。


第四部分: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通过对2015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后,我们总结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情况,整理总结如下:

1.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结果之一,就是毕业生剧增,就业压力会愈来愈大。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校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努力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是我系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国情区情教育和就业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确立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

3.通过积极拓展区内外就业市场,充分利用网上市场,促进毕业生就业。当前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除观念上的原因外,主要还是供求信息的不平衡造成的,因此,要进一步拓展区内外就业市场,充分利用网上市场,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就业信息。

4.大力营造学术氛围,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创造良好的环境高校是讲求学术的地方,浓郁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我们要通过举办诸如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习节、征文比赛、组织学生专业课题研讨等等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创造性能力;要邀请、聘任专家学者、特别是金融行业资深专家、学者到学院给学生进行讲学,指导学院开展各种学术活动;还可聘请当今金融界的知名人士来校作报告,以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

5.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和工作积极性。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源动力。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教师把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转变为自觉行为,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特别要强调教师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品格和敬业精神。

6.进一步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压缩理论课的比重,增加实践教学,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7.增加就业技能培训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在如何合理定位及制定职业规划等方面有针对性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

8.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延长实习时间,增加在校学生与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接触,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长春光华学院

2016年12月30日